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愛力強調,中國郵政要舉全集團之力扛起行業“國家隊”大旗,有力有效服務“國之大者”,積極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加快構建自主安全可控的國際快遞物流體系、服務跨境電商發展、助力解決國際物流“卡脖子”問題上擔當重任。
近年來,中國郵政設新站、開新線、布新局,加速推進國際航空網絡構建,相繼開通兩條洲際航線,有效縮短中國發往歐洲路向郵貨的全程時限。同時,打通航班境外轉運模式,將網絡覆蓋范圍進一步拓展至北美洲、南美洲等區域,實現從區域自主向全球通達的跨越,成功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推動中國郵政服務高端制造業和跨境電商的能力大幅提升,贏得了“中國制造”“出海”客戶和跨境電商客戶的充分肯定,日益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堅定力量。
6月26日,中國郵政首條自主執飛的洲際航線“南京—盧森堡”正式開通一周年紀念日。此前的6月23日,中國郵政第二條洲際郵貨運航線“鄭州—盧森堡”也正式起航。
一年來,中國郵政航空公司B777F全貨機一次次騰空而起,滿載著國內制造業產品、跨境電商貨物及國際郵件,翱翔于洲際航路之上,見證著中國郵政跨洲航線運行的日益成熟與國際物流網絡的持續拓展,彰顯著中國郵政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愈加堅實,勾勒出中國郵政在全球物流版圖上的美好藍圖。
擔當:時代使命下的“國家隊”答卷
“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判斷,鮮明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
邁入“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可能對我國貿易、科技等領域造成更大沖擊。在此背景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曾打過一個生動的比方,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時代巨浪之下,鍛造一條自主可控、貫通全球的物流“大動脈”,不僅是戰略選擇,更是生存發展的根基所系。正是在這一時代呼喚與戰略需求的交匯點上,中國郵政作為行業“國家隊”,再次肩負起歷史性擔當。
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愛力強調,中國郵政要舉全集團之力扛起行業“國家隊”大旗,有力有效服務“國之大者”,要積極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加快構建自主安全可控的國際快遞物流體系、服務跨境電商發展、助力解決國際物流“卡脖子”問題上擔當重任。
2023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郵政成功引進2架全新B777F寬體貨機。商載重量百噸的洲際貨機,成為戰略棋盤上一枚關鍵落子——標志著中國郵政自主可控國際航空運力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以此為起點,中國郵政加速推進國際航空網絡構建。2024年6月26日,中國郵政首條洲際航線“南京—盧森堡”順利開通;2025年6月23日,中國郵政開通第二條洲際航線“鄭州—盧森堡”。兩條洲際航線的相繼開通,有效縮短中國發往歐洲路向郵貨的全程時限,成為中國郵政落實國家戰略,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
作為:攻堅克難的“五個堅守”實踐
郵航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同聚在回顧B777F大型寬體貨機成功引進與運營歷程時,將其經驗總結為“五個堅守”:堅守“國之大者”、堅守安全第一、堅守系統觀念、堅守行業規律、堅守開拓創新。這“五個堅守”,精準勾勒出郵航團隊在重大戰略任務面前的行動準則。
B777F貨機的引進與投入洲際航線運營,開創了中國郵政航空史上的多項第一:首次引進全新大型寬體貨機、首次進行境外飛機監造、首次自主運行大型寬體貨機、首次開通洲際航線……每一個“首次”背后,都凝聚著“從無到有”的艱辛探索和周密部署。
郵航飛機引進辦公室總經理方春揚清晰地記得2022年底那場“攻堅戰”。為按期、高質量完成兩架B777F的引進任務,郵航公司黨委迅速成立專項工作組,由總經理掛帥。倒排進度,掛圖作戰,工作組將龐大的引進工程拆解為22個大項,再細化為456項具體任務,形成總控清單和清晰的甘特圖,確保責任到人、節點明確、全力推進,最終圓滿完成郵航B777F引進階段工作。
執飛“南京—盧森堡”首條洲際航線的責任機長于毅則對航線運行的復雜挑戰感慨萬分。據他介紹,為確保長達9300公里、飛行時間約12小時航線的絕對安全與順暢,郵航飛行部門進行了長達半年的針對性模擬飛行訓練。“我們不僅要精算油量、熟悉航路,更要深入掌握盧森堡及航線途經地區的詳細氣象、空域特點。”于毅認為,這種近乎嚴苛的模擬訓練和準備,為首航及后續航班的平穩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京—盧森堡”航線開通一年來,郵航團隊堅持“一班一復盤、一班一講評、一班一總結”機制,以一次次的實踐沉淀運行經驗。機組人員不僅熟悉了不同區域管制員的英語發音特點、語速習慣及各國空管指揮風格,應對突發天氣等復雜情況的處置能力也顯著增強;機務團隊的分析保障能力和相關業務資質不斷完善;肩負運行指揮核心職能的郵航運行中心AOC,也逐步成長為覆蓋國內國際、7×24小時高效運轉的指揮協調中樞。寶貴的運行經驗經過系統總結后宣貫至整個機隊,有力推動了機隊整體保障能力的躍升。
去年“南京—盧森堡”洲際航線首航時的第二機長張魯原,正是今年“鄭州—盧森堡”第二條洲際航線首航的責任機長。談起一年來的洲際飛行經歷,他感觸最深的,是中國郵政品牌在國際航空領域的認知度悄然提升。“航線開通初期,許多國外管制員對郵航還不熟悉,在無線電通話中通常只用我們的三字代碼‘CYZ’來呼叫。”張魯原介紹道,“隨著我們執飛機組的持續告知與溝通,現在飛往盧森堡的航路上,越來越多的外國管制員已經開始使用郵航的英文無線電呼號‘China Post’來呼叫我們的飛機了。”這一細微卻深刻的變化,成為郵航穩步融入全球航空體系的生動注腳,也成為中國郵政提升國際物流服務能力的形象縮影。
戰略:組建全球網絡的系統布局
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是一項立足長遠的系統性戰略工程。設新站、開新線、布新局,中國郵政構建有韌性的全球物流供應鏈的步伐堅定而迅速。
近年來,郵航不斷拓展日本、韓國、泰國等亞洲周邊國家及地區網絡布局,隨著今年上半年相繼開通“泉州—克拉克”“廣州—克拉克”航線,郵政自主航空網通達菲律賓的貨郵航線已達4條。同時,飛往盧森堡的洲際航線運行頻次不斷加密,不僅去程實現滿載,返程裝載量也超行業水平。數據直觀地展現了中國郵政建設國際航空網絡的能力和動力:2024年下半年至今,郵航國際站點已增至8個,開通12條國際新航線,其自主執飛過的國際(地區)航線總數已增至29條。并且,中國郵政打通航班境外轉運模式,通過卡車運輸覆蓋歐洲36國,通過與其他國際航空公司合作航線“空空聯運”模式,將網絡覆蓋范圍進一步拓展至北美洲、南美洲等區域,實現從區域自主向全球通達的跨越。
隨著郵航國際自主航空網絡版圖逐步完善,中國郵政服務高端制造業和跨境電商的能力也大幅提升。在浙江,義烏郵政積極響應當地某國企及跨境電商企業的運輸需求,結合“義烏—大阪”航線郵航飛機停場義烏可以提高復用率的情況,通過優化運行成本測算,于2024年7月16日開通義烏至菲律賓馬尼拉的往返貨郵航線,并實現每周4班常態化運行,很好地滿足了義烏跨境電商企業的航空貨運需求。在廣東,廣東郵政國際業務分公司與艙位合作客戶、平臺企業開展承銷合作,主要運輸知名跨境電商平臺快件。根據客戶需求,今年3月26日開通的“廣州—達卡”航線自7月13日起,由一周2班加密至4班。在河南,“鄭州—盧森堡”洲際航線主要承運國際郵件、自主運營商業專線包裹、頭部電商平臺和知名跨境電商平臺快件,贏得制造業“出海”客戶和跨境電商客戶的充分肯定。
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的挑戰,中國郵政始終秉持對發展大勢的清醒認知,將“獨立自主”作為戰略基石。在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的征程上,中國郵政正以行業“國家隊”的擔當奮楫篤行,用堅實的步伐和持續的突破,為全球供應鏈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出海”,服務我國航空物流產業與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郵政力量。